社會企業與第三部門

/郭立昌

工作是神聖的權利,工作權屬於「人權」的層次。

我們於1986年創立以解決失業為使命目標的「社會企業簡稱SEL,並定義社會企業:「以公益的心經營營利事業,且以營利所得落實公益的事工。」立昌稱之為「營益模式的企業(營益事業),專用來創造新工作機會,經由工作而有收入,以解決結構性的失業問題,符合《憲法》第十五條(人民之生存權、工作權及財產權,應予保障) 不同於慈善機構的是,社會企業必須透過工作獲取所得,從而生活得尊嚴且有價值。

社會企業的英文「Social Enterprise(簡稱SE),申請為公司而使用「Limited(簡稱Ltd.);所以,社會企業簡稱「社企英文為「SEL」。在威權時代,肯定不能直接在《出口卡》上寫「Social Enterprise Ltd.(SEL),所以發明了「Sanhornic」這個組合字意思是「執行社會責任事工而投資以促成普遍性繁榮」。從人道主義實行「利他」的事工,期望提升優值意識,促進社會邁向健全。

SANHORNIC是個組合字以代表social”(社會的)

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前資深教授李維特(Theodore Levitt, 1925-2006)說:「政府選擇性的做事(可以做或應該做的),但留下一個巨大的殘留物an enormous residuum而被分成各種方式來進行,處理這殘滓現象者稱之為第三部門』(a Third Sector)。」(Levitt, 1973:49)其所強調的重點乃是有別於政府(公)部門與營利事業(私部門)的第三種力量,而出現各種不同的名詞,像是「非政府組織」(NGO, Non-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)、「非營利組織」(NPO, Non-Profit Organization)等。在公部門能力衰減、私部門枉顧社會責任的情況下,「公民社會」亟需強化第三部門,發展「營利(for profit)+公益(not for profit but for social benefit)」的「社會企業(SE, Social Enterprise)才有美好的未來。

立昌少年因故創業,在1966年巧遇中華民國經濟部長李國鼎先生的「加工出口區」政策,而能靠著從父親身上習得的「Deep-Drawing(深拉筒,絞)技術生產精密電子零件,在家遭巨變中擔負一家九口活下去的責任,更能因著與美國客戶的相輔相成,而創造台灣的「精密工業」,協助鄉親從真空管走進電晶體時代;26歲赴紐約開發新產品時,被稱為「天使投資人(Angel)

猶記美國的官在面試時問:「你來此的目的是什麼?」聽到答案是「創造工作(creating jobs),當場嚇到不知怎麼問下去。不過,怔了一會兒之後,回過神來再問:「你會做什麼?」我答道:「我是個技術高超的人,能把鋼鐵銅鋁轉變成自動化機器/模具/電子零件----」並指著他身邊的一台手提收錄音機說:「那台就是我的傑作之一。」那官不管正值「台美斷交/美中建交」的火熱時期,當場就給了我要的,讓我快速展開在美國的事工,完成標的任務;那時創設的KSI孵化器和黑石公司皆算是社企。所以,只要不受到「不當的轄制」,不管任何的環境都能夠工作,而且透過工作賺錢,除了養家活口之外,還可以貢獻社會當年開發的「衛星接收器和有線電視」就帶動了1980年代的經濟發展。

惟自1985年起,目睹枉顧社會責任的企業造成社會的不安,血液中的某個基因觸發,使立昌長期投入社會事工的服務,期望在政府的公部門與商業的私部門之外,推動以「公共利益」為主的社會部門稱之為「第三部門」。推廣期間,經歷台灣社會從戒嚴時期到解嚴,開放言論自由到民主社會,原本由政府所承攬的社會服務及福利工作包括非政府組織(NGO)、非營利組織(NPO),逐漸形成民間主動的志願性服務團體;這些志願性的團體如雨後春筍般地成立,為落實社會公益的使命而盡心盡力地奉獻。

我們的社企SEL1980年代末期,帶給不少人希望,做的雖然不是大生意,不但創造工作機會,還有錢借銀行,經由票券資助那些半大不小的企業渡過跳票的危機。

SEL借錢給銀行助企業渡過跳票危機

台灣也從封閉的社會,走進「開放社會(Open Society);從民眾對政府的歌頌德政,轉向至各種督促政府的言論四起。社會上的「不完美」一一被揭發,許多弱勢者也受到社會的目光普遍關注,更有進而伸出援手,自動自發地投身於這些社會事工例如老人照護、失親兒童照顧、受害婦女照顧、青少年輔導、中輟生輔導,以及家暴、性侵、環保,還有「創造就業機會」議題的倡議等等。

整個社會在轉型的過程中,隨處可見激烈的「善惡之爭」;雖然,社會有不完美之處,但是仍然處處有溫暖,其中第三部門在開放社會中扮演的角色舉足輕重,尤其是在政府失靈、及企業枉顧社會責任的問題逐一暴露之後,第三部門在社會貢獻的份量更為加重。爰此,我們於1999524,繼在APEC(亞太經合會)提案促成「電商法案」之後,赴台北市政府提案「就業育成計畫」,期望藉由TES(新科技經濟系統)創造新工作機會具體成果為「傳智晶片卡普世應用」乃至於建立起全球「非現金(Cashless)交易的新經濟模式。

丁玲虹在台北市政府提案

進而澳洲政府邀請我們到APEC提案,用以「解決中小企業的需要(Addressing the Needs of SMEs),平衡經濟發展,促進普遍性的繁榮。當內人丁玲虹(Linda Din)在講台上喊出「One eStore One Business One Job(一店一工作一),台下各經濟體的專家代表熱烈地鼓掌回應,新科技經濟系統「全球通路-TES贏得21個經濟體之最佳實例,2003APEC官方回應的數據為「這是協助24千萬人創業的最佳導引(Guidance)」。

TES中的「非現金(Cashless)交易額在新冠疫情期間,達到三十多兆美元,並將逐年增加到全球GDP的一半,華爾街的朋友認為受益者約有「15億人因為即使各國封關,創業者仍能「在家賺世界錢」。

從此,「社會企業」的概念日益受到關注,第三部門已經不是只有狹義地在「不以營利為目的」之範疇裡,而是更廣義地拓展至新的場域,使得第三部門在政府的公部門與商業的私部門之外,變得更為重要,而且「三者」(公私與第三部門)的界限更為模糊。所以,「開放社會」與第三部門關係之研究實需深入探討,並將問題揭露,分析其問題發生的緣由,以及試著提出解決方案。唯身為在荒野開道路者,毫無參考前例,只能野人獻曝,把研究範圍限縮為以「解決台灣社會的結構性問題」為主,以其他地區為輔,僅就所能收集的資料與文獻,使用質性研究法加以整理、歸納、分析,並加上個人的長期參與觀察、訪談相關人士的筆記,審慎地處理每一個環節,提出有關的見解,拋磚引玉以作為爾後研究者之參考。

每年亞太經合會開會之前,立昌都會受到徵詢,提供看法;這幾年來有一個共同點,就是「反貪腐(Anti-Corruption)。因為貪腐會造成社企的「」淪為徒勞無功(to be in vain),而貪腐集團往往就是卡爾巴柏(Karl Popper)所稱的「開放社會的敵人他們擅長透過話術蠱惑群眾,如同希特勒成為德國的年輕貴族,搞至生靈塗炭。是故,反貪腐」必有利於社企的正常運作,發揮應有的功能。

:幸好祕魯的朋友建立《利馬反貪宣言》,聯合國反貪公約(UNCAC)終於在2018年找到非會員的海島當局,造成貪腐爪牙不得不收殮一些,而使得我們的社企能在2022年取得些許的進展。

管理學大師彼得‧杜拉克(Peter F. Drucker, 1909-2005)說:「政府推行社會工作的力量其實非常有限。」(Drucker, 1990)台灣社會已經從1965-2000年間那種充滿希望,轉而向下沉淪,「畢業即失業的恐懼」籠罩著年輕人的心理;與立昌於1965年小學未畢業即迫不及待地想衝出校門,前往高雄尋找加工出口區,和美國人做生生意的希望相比,不啻天壤之別。造成這種惡果的原因,在於政府運作的失靈,例如2003APEC時,立昌和玲虹以「非政府人士(Non-Governmental Person)身份為台灣爭取到國際重大會議的「最佳實例」(The Best practice),海島的某官居然對立昌說:「唉,政府無能為力!」完全符合杜拉克大師所言。解決之道,就在「民間主動服務他人」(People through voluntary service to others也就是強化第三部門,才能為下一代開出路,台灣才有未來。

李維特教授指出:「倡議型的第三部門,一般發源於社會運動,也就是從事社會運動的專業化團體。」檢閱文獻,得知像第三部門的「倡議組織」經常扮演重要角色,促進健康的社會與政治批評過程的制度化;每當政府、企業、媒體、大學、教會未能滿足社會或道德的挑戰,倡議組織即充當領導的角色這類組織已經成為「國家集體良心」的一部分。(O’Neill, 1989)因此,立昌長年致力於「倡議型第三部門」的研究,並且身體力行,廣事傳播其益處,期望在政府失靈的年代裡,貢獻棉薄之力,也盼望喚醒有志之士共襄盛舉,俾替代公部門與私部門不足之處,而且和平地從事社會改革,為下一代開出路。

然而,台灣關於第三部門的研究仍侷限於「服務型組織」和「封閉式的研究」,與世界的潮流無法接軌,特別是我們強力倡議發展的「社會企業」,學者專家對此一領域的所知仍然有限。立昌曾經拜訪過知名學者,其謂:「社會科學是社會科學,企業是企業----」不但無法跳脫窠臼似的思維,而且一副傲慢的書生態度表露無遺。值此社會轉型的關鍵時刻,廣義的第三部門之組織運作特點與實務發展,亟需海島當局和第三部門研究者加以重視。

在任何的組織中,決定團體成敗命運的最重要因素,就是引領這個組織的「領導者之素質與能力」。可惜,台灣自兩千年政黨輪替以來,充滿了金權掛勾的情景,所以立昌在出席各項會議時,總是高聲疾呼「反貪腐」,期望這個社會能因貪腐力量被規範而無從施展,讓公平正義得以伸張,社會才能朝著正向發展。2006APEC領袖會議時,各經濟體講師聚集的「蘇菲特爾(Sofitel)酒店,大家對「反貪腐」產生強烈的共識;進而在2008APEC領袖會議,產生上述的《利馬反貪宣言》,這股風潮將持續延燒。

APEC(亞太經合會)是台灣參加且唯一能著力的國際經濟組織,是個「鬆散型」的組織沒有法律強制力。1989年澳洲總理霍克(Bob Hawke)發起設立時,第一個想到邀請的就是台灣,所以各會員不以「」互稱,而以「經濟體(Economy Body)互稱。2016年秘魯第二次主辦APEC時,重申《利馬反貪宣言》的重要性,與具有法律強制力的聯合國全球盟約連結,終於在2018年找上了海島當局繳交「反貪進度報告」;海島貪腐集團利用亞太經合會這個組織壯大自己,終於有了顧忌。「反貪腐」乃是台灣「倡議型第三部門」這16年來最重要的事工因為貪腐不除,世界孤兒的台灣將面臨不可知的風險。

綜觀歷史記載各類型的成功領導人,都有其共同的特點,即這些領導者之行事風格,都具有常人所不能及的遠大志氣,立定明確的國家總目標,具有激勵自己奮發向上,引導國家或組織同步前進,「團結老百姓創造新局」的遠大願景。蔣經國先生於1972年出任行政院長時,提出的「統合平衡」經濟思想,讓台灣遇難成祥;而李登輝先生則認為「信仰」是最高領導人的必要條件,與治國有密切的關係,才在創造第三波民主化的典範時,也讓台灣有個輝煌的1990年代我們則能以「非政府人士」、「社會企業家」的身份,在國際交流平台為台灣開出路。台灣目前需要有信仰和卓越領導能力的領導者,帶領台灣回歸普遍繁榮的社會;但是,似乎反其道而行,開放社會的敵人蠢蠢欲動。因此,有志之士可努力的空間仍非常廣大,道途顯然還非常遙遠,為達成使命的目標仍需要投入更多的心力。

李登輝總統認為「信仰」是最高領導人的必要條件

立昌親身經歷台灣社會一甲子的經濟發展,與「倡議型第三部門」有密不可分的關聯性。台灣社會經歷數百年的殖民文化,前後經歷歐洲西班牙、荷蘭的文化,鄭成功父子帶來中國閩南與明朝部份的文化,康熙大帝滅鄭之後把清朝的文化帶進台灣;之後,因李鴻章在甲午戰後割讓台灣予日本。

日本統治台灣50年期間,為「保護其國內的環境」,把許多產業和工業移來台灣,奠定台灣在1945年二戰結束後的經濟發展基礎。可惜,接收台灣的國府軍隊並未符合台灣老百姓的預期,造成社會的不安;加上執政的國民黨失去大陸,轉進來台灣,由蔣介石從1949年在台灣掌權,其檢討失守大陸的主因在於「中共無孔不入的情治滲透系統」,而貫徹雷厲風行的「抓匪諜」政策,政府撕裂了民間更大的傷口,以至於造成失落的二十年。台灣社會陷入匱乏,許多的家庭深陷貧困驚恐的生活裡立昌自幼即生活於其中,但民間的互助體系盛行,在互助合作之中,引頸企盼寒冬過去,終於盼到了春暖花開時。

其實台灣的第三部門發源甚早,起因於「彩鏈群島中央」的特殊地理位置,一些先民冒險渡海來台,與來自歐洲的船艦,甚至於與海盜交易,逐漸發展出「郊商」的組織即由卓越人士領導成立的純民間互助會,幫助在台工作者送錢回鄉並報平安;純粹「以互助為目的」成立的企業老祖母口中的「社會企業」,也把台灣的米糖鹽及山產賣至唐山,並帶回故鄉的訊息。台灣民間在無政府狀態的時代互助合作,發展出特殊的社會體系,被西洋人稱為「福爾摩沙」(Formosa)美麗之島其來有自。

1965年初,李國鼎先生出任中華民國經濟部長,排除異議推出一連串的「經濟建設計畫」;首先在高雄市前鎮區填海造地,興建高雄加工出口區,吸引外資,投資台灣,並在全台各地廣設保稅工廠,使未能進駐加工出口區的外資,得以順利地在台灣開啟事業的第二春、或遂行創業構想,促使台灣從1967年脫胎換骨,奠定了台灣經濟發展的基礎。進而促使台灣從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,從「進口替代」到「出口擴張」。1990年去拜訪李國鼎先生時,他說:「我只是做我該做的事而已。」可見優秀的官為所當為,就可奠定台灣五十年的發展基礎。

1972年,在台灣的中華民國退出聯合過之翌年,蔣介石之子蔣經國出任中華民國行政院長,旋即宣佈「十大建設」,把台灣社會帶向繁榮富庶之路;1987715,已經連任的蔣經國總統宣佈「解嚴」,台灣的社會運動開始蓬勃發展,公辦的第三部門也逐漸興起。詎料,蔣經國總統於1988113猝然辭世,在風雨飄搖中,接續任期的李登輝總統堅持政治改革的「蔣經國路線」,經過六次修憲,台灣人民真的在1996年用自己的選票選出心目中理想的國家領導人。

李登輝在主政的十二年間(1988-2000)台灣的國民所得從三千美元增至一萬二千美元,經濟上被世界稱為「台灣奇蹟」,在政治上被稱為「民主化的典範」;期間,台灣的第三部門包括非營利組織、非政府組織等社會部門,欣欣向榮,台灣社會在「經濟與政治」的表現實已奠下長生久視的基礎。

1981-1985年,全球的經濟正在轉型之中,業界不敢生產舊產品,新產品還銜接不上;因此,許多外商開始準備外移,他們關廠外移的理由居然是:「台灣的人均所得已經高達『三千美元』,而且社會運動似乎越來越旺盛!」其後遺症就是「留下失業的人口」。

1986年初,有個不自量力的年輕家庭主婦丁玲虹,某日抱著兒子擋在我面前說:「我要創業!」問她日子安逸幸福,創業做什麼?答案竟然是:「我要解決失業!」當場我的回應是:「別人失業干我屁事?」她居然搬出了一堆大道理,最後我只得協助她實現其「濟世思想」。當然,在那個戒嚴的時代,你不能直接設立「社會企業」,但企業的名稱縮寫仍然是「SEL—SEL成立不久,即把電子零件銷至歐美日、土耳其和印度各大電子廠,提供了一百個工作機會;然而,丁玲虹卻發現還有成千上萬的人需要工作,而在禪修時靈光乍現,畫出了一張「TES示意圖」,說是可以創造大量的工作機會,解決日趨嚴重的「結構性」失業問題。

TES示意圖

註:TES在新冠疫情期間使得經濟仍能運作,而被稱為「零接觸經濟」模型;「結構改革」是2022APEC領袖會議的重點議題。

TES是個龐雜的新科技經濟系統,1990年代開了一百多場的講座和說明會,甚至於中小企業巡迴服務,根本無人聽懂連智財局的專家評審也「無知地」認為:「哪有不經接觸就能資訊轉換的科技?」所以我們做了「會賣東西的ATM(簡稱VAM)向所謂的專家中的專家解說例如科學園區管理局黃得瑞局長等等。也在APEC贏得「電商法案、微型企業、智財約章、ICT資通訊科技、最佳實例」等等。加上李登輝總統下令推動,台灣才趕得上這場21世紀的產業大戲由社會企業家促成的戲碼。

丁玲虹向黃得瑞實機展演「會賣東西的ATM

然而,台灣社會卻從公元兩千年第一次政黨輪替之後,每況愈下,產業不斷地外移,造成失業率攀升,衍生家庭問題,造成社會困境日趨嚴重。面對可預見的更嚴重社會問題(例如失業),立昌致力於以「非政府組織」(NGO)和社會企業家的身份,善用APEC國際會議的舞台發聲,以國際的共識督促政府制訂有利國計民生的政策;同時運作社會企業自食其力,以落實長程的使命目標。否則,從經濟問題衍生出的各種問題,將會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。如若第三部門的倡議,能經由公私部門合作,共同來解決問題,我國未來的前景則無可限量。

點化人類為目的

彼得杜拉克(Peter Drucker)曾經說:「非營利機構是以『點化人類為目的』的事業。1535年在歐洲問世的兩大機構(北部的加爾文教會及南部的耶穌會),在1570年代成了具主宰地位的機構。加爾文(John Calvin,1509-1564)應用了學習理論中最重要的『回饋』原則,產生了極大的社會力量。」

據考究,加爾文在瑞士日內瓦建立「社會公益事業」,幫助乞丐有工作做;啟發他們學習基本技能的動機,進而形成系統化的組織,堪稱是「社會企業」(Social Enterprise, SE)的先驅。概括言之,即以營利的手段創造盈利,用於達成社會公益使命目標,使需要者「有工作做有工作就有收入,其生存權和財產權就有保障。由於政府推行社會工作的力量有限,社會企業因而有其存在的必要。

雖說歷史演進促成人類的文明,而產生階級的區分以處理社會的複雜分工;但對比台灣人民在工業社會期間與現今的感受,實有天淵之別。是故,探討台灣社會一路走來的歷史軌跡,分析其成敗因由,嘗試從驗證社會發展的脈絡中整理出改善途徑。本文深度訪談的「倡議型非政府組織」,支應其發展的資金來自於社會企業,並非來自於其他公私部門,方能自主地推動長程議題。

重新檢視社企的定義

社企的定義眾說紛紜,但自21世紀起,更廣義的說法紛紛出現;金融海嘯之後,因全球景氣低迷,造成企業經營困難,致產生排擠效應,而使得「社會企業」角色定義產生變化。與一般營利事業不同的是,社會企業的出發點在「公益使命」,並非以「免稅」或「募款」當基準點,其營運所得之利潤,並非純然為了回饋企業主與投資人,而用於落實其公益使命目標。換言之,社企係以「企業型態」組織,資金來源並非依賴捐贈,而是倚靠自身的營運,在市場機制中自給自足,經由所提供的產品、服務、作業流程及雇用員工,創造社會公益,調動社會力量,達到解決特定社會問題為核心目標。

註:公益的領域包括,但不限於「貧窮、教育、環保、公共衛生、弱勢族群」;落實公益使命,就是在上述的領域濟弱扶貧、消弭不公義。先知阿摩司說:「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,使公義如江河滔滔(5:24) 公平和公義就是公益使命。

總之,亦即以「商業的手段」,達到「公益的目的」。社企的產品,也可能衍生出與其他企業同樣的「勞力、資本、土地」等問題,尤其是資通科技(ICT)產品具有高度雙重價值的特性,故在商品設計的首要考量仍應在公益,更應避免可能帶來的社會傷害。社會企業之目的在「解決社會問題」,而非純粹為了營利,亦非以追求利益為主要目標,所得必須有限制地作分配;並且導入利潤於相關或不相關的社會機構(如傳統的非營利組織)。換言之,社企本身就是以解決社會問題為目標存在,幫助社會弱勢族群取得其基本所需。

如今,社會企業有了更廣泛的意含,在北美,重點在於「營利以及解決社會問題」;在英國,「如何使用利潤」是區別社會企業與其他組織的關鍵;在歐洲,則傾向於強調「社群共享」與「私人擁有」的區別。不管定義為何,社企之基本定義仍著重於「基金來源」;一般而言,其與傳統非營利組織之區別,在其收入應是來自於本身營運所得,若從公部門取得補助、或是從營利事業取得捐款,並不能稱為社會企業。這種自生財源以支持其公益事工的自主模式,值得第三部門學者進行深入探討,使第三部門的立足點從「公益使命」出發,而非狹隘地從「稅賦」的概念出發。

後記2022126,在鳳凰城,美國總統拜登(Joe Biden)在台上很高興地喊:「3奈米3奈米!」鏡頭掃過張忠謀先生的臉,卻沒有笑容;雖然感知嚴峻的未來,如若實說必遭口誅筆伐。台灣不能只靠著三十多年前的好官例如李國鼎先生奠定之基礎,來面對未來的挑戰;而是需要民間有志之士的「社會企業(社企)概念,大大地落實「創新產業足以使五百萬人無虞匱乏的未來產業,從而促成所有參與者皆同得利益。讓台灣能夠藉由「智慧產業」轉型進入「海洋型經濟」,航向天際,延伸國力。


作者郭立昌為
APEC領袖會議代表被稱為「尋跡者(先驅,Pathfinder),第三部門倡議專家;早年創造台灣的精密工業。

參考書目:

Drucker, Peter, F. (1990), Managing the Non-Profit Organization: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. New York: HarperCollins.

Levitt, Theodore (1973), The Third Sector: New Tactics for a Responsive Society. New York: AMACOM, 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.

O’Neill, Michael (1989), The Third America: The Emergenc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in the United States. San Francisco and London: Jossey-Bass.

原文刊登於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panhornic/13344984 (February 14, 2008)

相關連結:

美國發明專利(Linda Din Invention)

https://patents.google.com/patent/US6304796 (VAM)

https://patents.google.com/patent/US20030197061 (Shopping System)

http://plckbooks.blogspot.com/2018/08/k-horn-science-inc.html (K-Horn Science Inc.的由來)

http://lcipr.blogspot.tw/2018/04/blog-post.html (重申重視世界智財日)

http://plckbooks.blogspot.com/2018/08/blog-post_20.html (社會責任宣言)

https://pkoldstory.blogspot.com/2019/01/blog-post.html (郭立昌論醣烴之爭)

https://wtgtintwn.blogspot.com/2020/08/blog-post_25.html (君子謀道不謀食)

https://wtgtintwn.blogspot.com/2020/09/blog-post.html (聆聽聖靈細微的聲音)

https://lindadin58.blogspot.com/2020/10/blog-post.html (丁玲虹發明的電子商店系統)

https://ldinvention.blogspot.com/2020/10/blog-post.html (丁玲虹發明的非現金交易制度)

https://ldtesbooks.blogspot.com/2020/10/blog-post.html (創業是解決失業的最佳管道)

https://lindadin90.blogspot.com/2020/10/blog-post_30.html (丁玲虹的ICT倡議)

https://pkpreach.blogspot.com/2021/01/111_20.html (老實讀經)

https://pkpreaching.blogspot.com/2021/10/1017.html (愛迪生,Thomas Edison)

https://ldinbooks.blogspot.com/2021/10/1021.html (丁玲虹與TES倡議)

https://epforworld.blogspot.com/2021/11/1101.html  (UN氣候峰會開鑼)

https://lindadin90.blogspot.com/2021/11/1101.html (全球通路-TES)

https://pkwgt.blogspot.com/2021/11/2035.html (邁向2035)

https://ldinventions.blogspot.com/2022/01/127.html  (Universal Cashless System)

https://lihonmark.blogspot.com/2022/01/127.html (通用的非現金系統)

https://pkproclaim.blogspot.com/2022/02/221.html (淺談石墨烯)

https://pkwgt.blogspot.com/2022/09/927.html (後疫情的大趨勢)

https://pkldapec.blogspot.com/2022/11/1117.html (泰國APEC峰會)

https://pkgntc.blogspot.com/2022/11/1120.html (為下一代開出路見證分享)

https://pkgntc.blogspot.com/2022/11/1126.html  (《為下一代開出路IV)

https://pkgntc.blogspot.com/2022/12/1204.html (孵蛋器計畫)

 

 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整理聖經

創世記讀後感

讀馬太福音